中美贸易再曝新战场 互戳软肋亮王牌

亚特兰大华人资讯网   2019-05-22 03:02:23
收藏
这个5月,中美贸易战持续升温,关税战伴随着口水战让人目不暇接。此前外界预测的汇率战尚未见踪影,中美两国近期又把战场转移到了科技和资源方面,纷纷使出王牌,攻击对方软肋。近日,各大媒体的新闻版面几乎被“华为”和“稀土”这两个词霸屏了。

纽约时报分析,川普政府全面封堵华为这一举动触及了一个困扰中国领导人数十年的软肋。中国几乎所有最复杂的芯片都必须进口。仅去年一年,中国就进口了价值超过3000亿美元的计算机芯片。

文章称,尽管华为最近在自主开发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如何在没有美国芯片的情况下生存下来,将是华为面临的终极考验。

如果说芯片是中国的软肋,那么稀土就是美国的软肋。

据悉,美国本月对中国商品大幅提高关税,其中并不包括稀土,美国80%的稀土进口来自中国。

北京时间5月2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赴江西省考察调研,首先到了被誉为“稀土王国”的江西赣州,考察当地稀土开发经营主力企业。

尽管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康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领导人在国内考察并调研相关产业政策很正常,希望大家不要做过多的联想。”但在中美贸易战升级的当下,中国的稀土仍被认为是反制美国的一张王牌。《南华早报》称,在中美对峙中,习近平此行发出了中国决心的强烈信号。

综合各大媒体报道,美国企业已积极采取自救措施,填补美国稀土供应链的关键缺口。

《华尔街日报》5月21日报道称,美国化学品公司蓝线公司和澳大利亚莱纳斯矿业公司希望在美国建立首家稀土分离厂,寻求增加重要大宗商品的供应,但目前只达成谅解备忘录,细节尚未公布。

莱纳斯是中国以外,世界唯一的稀土主要生产商;蓝线公司则是美国稀土供应链的领导品牌。路透社称,双方联合成立的新公司,将成为中国以外仅有的分离中重稀土的大型制造商。

据《环球时报》报道,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占恒表示,澳美两家企业即便达成合作,并投入生产,也无法在短期内改变目前全球稀土行业的现状,也无法将中国撇除出美国的进口体系之外。

参考消息网分析,美国想要在短期内建成国内稀土供应链,难度相当大。2016年2月,美国政府的一份报告显示,美国可能需要15年才能建成国内稀土供应链。此外,美国的400个稀土创业公司中,进入生产阶段的不到5家,能够量产的只有两家,其中一家还有中资背景。

而美国CNN则狠呛中国这张王牌,质疑中国对稀土的垄断地位并不像表面上所看到的那样。

文章分析,稀土在地球上其实没那么稀有,需求量也不像石油那么重要,因此想要影响关税,尚需时日。而美国已经储备了许多重要的稀土材料,尤其是用于国防工业的材料。



原创稿件,未获许可不得转载,切勿侵权。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0条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