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需要有寄托?《心灵茶室》第44期 2021.12.09
直播简介
《心灵茶室》是一档谈话类心理疗愈节目。通过对心理学理论的讲解和临床案例的分析,帮您建立更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教您高情商的为人处世小技巧,为您科普心理学小知识。我们也会带您从心理学角度全面透析一系列社会热点事件。
李伟倩博士,是加州执照临床心理学医师,美国亚裔心理学会成员。毕业于普渡大学,目前在加州圣荷西州立大学任教,拥有近20年的心理学专业背景。人际交往,情绪管理,个人人格发展是李伟倩博士的专长领域。正向积极,服务社区,是李伟倩博士的专业信条。
美西时间每个星期四早上10:00, 我们与您,不见不散!
李伟倩博士,是加州执照临床心理学医师,美国亚裔心理学会成员。毕业于普渡大学,目前在加州圣荷西州立大学任教,拥有近20年的心理学专业背景。人际交往,情绪管理,个人人格发展是李伟倩博士的专长领域。正向积极,服务社区,是李伟倩博士的专业信条。
美西时间每个星期四早上10:00, 我们与您,不见不散!
实时聊天

不想身边人伤心,就算没寄托,也还是得行尸走肉的活下去。。。

对身边人都绝望了,也还是不想不负责任的说走就走。

希望不断的被现实打破,精神寄托也不断的破灭。真的要意志力很强的人才不会走极端。

希望不断的被现实打破,精神寄托也不断的破灭。真的要很强的意志力的人才不会走极端。

意志力强的人,不走极端,就不算心理问题严重需要帮助吗?

父母把自己做不到的硬“寄托”到孩子身上呢?

个人理解 寄托 是心理不够强大 才需要心灵寄托

感觉 期望值 也不是什么太好的词。无欲无求就不健康了吗?

I would suggest get some more guests and patients for interactive questions and discussions.

家长都把期望值放孩子身上,男女把期望值放对方身上。放别人身上的期望值都不是健康的。阿德勒的理论,要对自己负责。

家长都想孩子做让家长自己开心的事

华老人,寄托还是多在孩子身上。不是在另一半上。。。

不是每个人的性格都适合用比较来激励。也可能比较到绝望
近期直播
美西时间
【宣化上人开示】
现在的世界,乃是由许多国家组织而成,一国又由许多家组织而成,一家又由许多人组织而成,所以每个人与世界所有的人,都有连带的关系。
世上的人心,若是清净,没有污染的思想,这世界一定和平无战争;
反之,人人的心都染污,这世界也跟着坏了。
这个道理,人人皆晓得,可是不实行,明知故犯,实在可怜!
所谓好,要从心作起;所谓坏,也从心作起。
现在的世界,已经到了朝不保夕的时候了!为什么?
因为地球快要爆炸,已到了万分危险的程度。
地球为什么要爆炸?因为被贪瞋痴三毒的戾气所压迫的缘故。
地球如果被毁灭,我们人类当然也不存在。
但世人还不研究这份道理,终日醉生梦死在混光阴,犹不知危机重重,有人只顾目前的问题,不想将来的处境,我们担忧人类一天比一天多起来,没有饭吃,没有衣穿,没有屋住,没有能源,认为这是严重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是小问题,到时候自然会解决。
我们的生死才是大问题,在这一分钟有,在那一分钟就没有了,转瞬之间生离死别之苦便降临。
可是人人对这严重的问题,反而冷淡,好像在作梦似的,生从何处而来?死往何处而去?一概不知。
那么,知道了又怎么办呢?唯一挽救的方法,就是改恶向善,改造自己,不要有自私自利的心,要有慈悲心,一切为众生,学习菩萨的精神。
每个人的行为,乃由心念来支配,令他到十法界去。
一念善,可以生天上;一念恶,可以堕地狱,所谓“一念觉就是佛,一念迷即众生。”
浅言之,一念利益众生,就是菩萨;一念利益自己,就是众生;一念能回光返照,反求诸己,就是阿罗汉和辟支佛。
这些选择在你自己,背觉合尘是凡夫,背尘合觉是圣人,如反掌之易。
世界好或坏,乃由一念心而起。
人人心善,世界永住;人人心恶,世界毁灭,这是必然的道理。
佛教是劝人向善,了解因果,多作善功德,也就是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语,世界自然转危为安。
所谓“一切唯心造”,心能造世界,心能毁世界;心能造天堂,心能造地狱。
家由人而成,人由妄想而成,若能将恶的妄想改为善的妄想,就是好人;若能将善的妄想改为恶的妄想,就是坏人,这是好人与坏人的关键。
我们修行人,就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这是基本条件。
学佛法的人,首先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也是基本条件。
如果人人能如此去实行,世界就会转好,瑞气增多。